janice143是我的github昵称,这个昵称其实很值得吐槽,但是我并不打算改,一个原因是懒,另一个原因是我不介意,还挺有意思的,所以一直留到现在。
这个网名的来源是什么呢?总结下来,可以概括为“小学6年级的英语启蒙+青少年的追星热”。
Janice: 6年级英课本,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看起来酷酷的女孩,我心想“我想成为她”,所以给自己取名janice. 现在想想,这个名字时代印记太强了,很多美国的婴儿潮出生的人用这个名字,特别是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的流行度,所以,这个名字约等于“建国”“秀英”,考虑到性别,“秀英”更合适。
143: “so when you think about me, text 1-4-3, that means i love you girl i need you…”,四舍五入可以理解为,“想你就跟我打电话,我的号码是520”。一首来自Cody Simpson的歌iyiyi,代表着狂热失控的青少年时期的偶像崇拜记号。一个典型的teenage girl的欧美流行音乐追星轨迹是这样的:首先,毫无征兆地,一首Baby, baby, baby, oh的歌钻进了耳朵,从此以后新世界打开,以justin bieber为起点,从cody simpson, greyson chance, 听到jai waetford, austin mahone,完了后逆方向向年长几岁但是依旧fresh meat的欧美流行歌手继续挖掘,从jessie maccartney, 到arron carter 和 david archuleta. 我就是属于其中一个。
介绍完毕,这就是我网名的来由。
现在的我肯定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成熟理性了,但是那些早期形成的性格,不管是基因导致的,还是环境影响的,还是像影子一样暗暗地跟着我,然后在某些时刻突然冒出来让我感到快乐和自在。我一点也不觉得很冲突,相反,我觉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