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哲学方法

  1. 苏格拉底式对话(Socratic Method):
    苏格拉底以其对话方式进行哲学探索而闻名,这种方法后来被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或“助产术”。他通过一系列问题和回答的形式,引导对方进行深入思考,最终揭示出对方观点中的矛盾或模糊之处。这种方法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2. 知识即德行(Knowledge is Virtue):
    苏格拉底认为德行基于知识,一个人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善良、正义和美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认为无知是邪恶的根源,因此通过教育和哲学探讨来提升个人的道德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哲学观点

伦理观点

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理性探讨和逻辑推理,人可以发现绝对的道德和伦理原则。他强调内在自省和个人道德责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探索自己生活的真正目的。这种关注内在精神世界和个人道德完善的观点在他的学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柏拉图

哲学观点

理念论(形式论)Forms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分为两个层次:感官世界和理念(形式)世界。感官世界是多变的、不完美的,是我们通过感官经验所接触的世界;而理念世界则是永恒不变、完美无缺的,是真实的存在所在。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抽象的、普遍的真理,比如美、善、正义等概念,它们独立于具体的物体和事件存在。

  •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它是一个形式世界,一个永恒真理的世界。换言之,存在着两个世界:(1)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世界,或一个生成世界(world of Becoming);(2)一个形式世界,一个不变的世界,即真实的世界或存在世界(world of Being)

  • 洞穴神话寓言《理想国》

认识论

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关于不变的形式的理解,而非对感官世界的感知。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定无疑且永恒的,这种知识只能通过理性和哲学思考获得。

政治哲学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的政治体制,其中哲学家王因其对理念世界的理解而治理国家。柏拉图认为,只有真正理解了善和正义的人才能做出最佳的政治决策。

灵魂论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并且分为三个部分:理性部分(掌管智慧)、意志部分(掌管勇气)和欲望部分(掌管欲望和需求)。一个正义的生活是灵魂的三个部分各司其职、和谐统一的生活。

著作

《理想国》(The Republic)

这是柏拉图最著名的作品,探讨了正义是什么以及最理想的政治体制。书中通过苏格拉底与其他人的对话形式,展开对理想国家和理想个人的深入探讨。

《法篇》(Laws)

是柏拉图晚年的作品,讨论了一个实际可行的第二最佳的政治体制,相对于《理想国》中的理想政体更具实际操作性。

《斐多》(Phaedo)

探讨了灵魂的不朽性,通过苏格拉底死前的对话来讨论灵魂不死的哲学论证。

《会饮篇》(Symposium)

是关于爱的性质和目的的对话,探讨了爱从对具体美丽事物的欣赏逐步升华到对抽象美的欣赏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

哲学观点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强调实体的具体存在,而非柏拉图的理想形式。他提出了“质料”(物质的可能性)和“形式”(实现的实际性质)的概念,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由这两者组合而成的。亚里士多德还引入了“本质”和“存在”的区分,以及“四因说”(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解释事物存在的原因和过程。

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逻辑学的奠基人。他的《分析篇》中系统地阐述了形式逻辑,特别是三段论的理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为后来中世纪逻辑学的基础。

伦理学

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德行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中庸之道,即两种极端行为的中间状态。他认为,道德德行是通过习惯养成的,并且人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幸福”(Eudaimonia),一种通过理性生活实现的精神上的满足。

政治哲学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分析了多种政体形式,并主张混合政体为最佳,即结合民主与贵族制的要素。他强调政治的目的是实现公民的德行和幸福。

自然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涵盖了广泛的自然现象,从生物学到天文学都有涉及。他的许多自然哲学观点在中世纪被广泛接受。

著作

• 《形而上学》:探讨存在的本质和基本原理。
• 《尼各马科伦理学》:讨论道德德行和幸福的本质。
• 《政治学》:分析不同政体并探讨理想的国家构成。
• 《逻辑学著作集》(奥尔加农):包括对逻辑学的系统性讨论。
• 《物理学》:探讨自然世界的基本原理和运动。
• 《诗学》:研究诗歌和戏剧的本质,特别是悲剧的构成。

笛卡尔: I think, therefore I am

笛卡尔的哲学工作标志着从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他强调怀疑和理性思维在获取知识中的核心地位。

哲学观点

  1. 方法论怀疑:
    笛卡尔在其著作《第一哲学沉思》中提出了著名的方法论怀疑。他主张,为了建立不容置疑的真理基础,必须首先对所有传统观念和感官经验进行怀疑。他通过怀疑一切能被怀疑的事物,最终达到一个不能被怀疑的基础——即他自己作为一个思考的存在。
  2.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方法论怀疑的结果,也是现代哲学中最著名的命题之一。笛卡尔认为,即使他怀疑一切,但无法怀疑自己正在怀疑的事实,因此他存在是不可否认的。这成为了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3. 心身二元论:
    笛卡尔进一步发展了心身二元论,区分了物质(身体)和非物质(心灵、思想)的本质。他认为身体属于可延展的物质领域,而心灵则属于思考的非物质领域,两者虽有交互作用,但本质完全不同。

著作和成就

  • 《方法论》:详细阐述了笛卡尔的哲学方法,特别是四个方法论原则,对后世科学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
  • 《第一哲学沉思》:探讨本体论问题,提出“我思故我在”。
  • 《论方法》:阐述他的科学和哲学方法。

笛卡尔在数学上的成就同样卓越,特别是他对解析几何的贡献。

  • 解析几何:
    笛卡尔发明了坐标几何,即今天我们称之为笛卡尔坐标系统。他的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使用坐标和方程来描述几何形状。
  • 笛卡尔法则:
    在光学和力学等领域,笛卡尔也提出了多项原理和定律,如折射定律的定量描述。
    罗素